大自然保护协会徐欣:实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生产协调发展需不断探索经验******
中新网蒙特利尔12月8日电 “修复只是保护的一个环节,如何继续保持区域的绿色底色、挖掘生态对生产的促进与庇护潜力,实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生产协调发展,是漫长维护期中需探索的重点。”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对外事务总监徐欣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边会上表示。
当地时间12月7日,COP15第二阶段会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边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
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对外事务总监徐欣在边会案例分享上发言。尹灵 摄徐欣在会上分享了内蒙古对土地可持续修复及管理模式的探索。
徐欣介绍,内蒙古在土地退化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方面是过去不合理开发利用对自然的威胁,另外是发展需求与有限资源在数量和时空上的不匹配。另外,过去60年内蒙古是中国气温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内蒙古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气候变化将加剧当地在生态保护方面面临的挑战。
“基于此,首先,我们对于保护项目进行了系统设计,即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通过科学规划识别重要问题、区域和目标,通过合理修复恢复自然生态,通过可持续管理来维持或者提升保护的效果,包括对于修复区域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支持当地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升级。”
“在合理修复方面,开展‘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修复,用油松、山杏、沙棘等多个本地树种进行混交。”
“在可持续管理方面。当地是农牧交错带,我们帮助进行农牧措施的提升,促进乡村的绿色振兴来增绿增收。”
“另外,通过季节性休牧、暖季草畜平衡管理、冷季科学舍饲,推广草地智慧管理,我们还开发了工具帮助牧民更好的评估草地承载力。”
徐欣表示,同时也结合实际需求和保护目标推出了一系列推广措施,包括以工代奖、配比补偿、活树奖等。
“比如‘活树奖’,传统激励种树,采取村民种一棵树奖励多少钱的方式,我们则在当地采取居民自愿认领种植,每年秋天验收,每成活一棵树领取一定补助,如此进行三年。措施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树木当年成活率可达90%,3年保存率达85%。”(完)
海南国际仲裁院崖州湾种业国际仲裁中心成立****** 科技日报三亚1月5日电(记者王祝华)1月5日,第二届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暨国际种业科技博览会在三亚举行,在同期召开的三亚·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第二次代表会议上,海南国际仲裁院崖州湾种业国际仲裁中心(以下简称种业仲裁中心)正式成立。 “种业仲裁中心”主要开展境内外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与种业知识产权、贸易、投资等相关的民商事仲裁工作,各方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协调专业力量,整合种业专家资源,研讨种业和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热点法律问题和经典案例,研究种业仲裁、调解等争议解决机制,组织开展种业专题调研和学术交流、业务咨询等活动,推广先进经验、理论成果,对商事主体进行相关法律风险防范培训,促进商事主体对仲裁、调解等争议解决机制的深入了解和广泛运用。 据悉,当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正在加快建设种业科技科创高地和种业知识产权特区,推动海南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策源地,推动“南繁硅谷”成为走向世界的桥头堡。“种业仲裁中心”建设将由海南国际仲裁院(海南仲裁委员会)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共同推进。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